壳幔作用导致武平花岗岩形成——Sr-Nd-Hf-U-Pb同位素证据

被引:50
作者
于津海
周新民
赵蕾
蒋少涌
王丽娟
凌洪飞
机构
[1]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武平花岗岩; 壳幔作用; 锆石U-Pb定年; Sr-Nd-Hf同位素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U-Pb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显示,武平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形成时代和成因不同的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指示前者形成于161.4 Ma,后者形成于113 Ma。黑云母花岗岩以中等富集大多数不相容元素和中等轻重稀土分异为特征,岩石具有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10)和高的εNd(t) 值(-2.6--5.7)。结合与附近基底变质岩的同位素对比,论文指出黑云母花岗岩岩浆是由元古代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岩浆的强烈混合形成。不均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3.6--10.8)支持了这种混合成因模式。含石榴子石花岗岩以富Si、Al、Na、K、Nb、Ta、Y和HREE而贫P、Sr、Ba、LREE、Zr和Hf含量为特征,它们具有低的(La/Yb)n, Zr/Hf、Nb/Ta比值和高的Rb/Sr比值,显示了强烈的以斜长石为主的分异特征;它们的87Sr/86Sr初始比值大于0.710,εNd(t) =-7.1,锆石的Hf同位素较低且相对均匀(εHf(t)平均值为-9.7),表明岩浆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幔组分混染。结合它们高的HREE含量,论文指出它们的母岩浆很可能是由早期熔融事件的富石榴子石残留相再次熔融形成。因此,南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差异很可能反映了岩浆形成过程中壳幔作用的强弱。
引用
收藏
页码:651 / 66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南岭东段基底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原岩性质: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J]. 于津海,周新民,Y.S.O’Reilly,赵蕾,W.L.Griffin,王汝成,王丽娟,陈小明.科学通报. 2005(16)
[2]   闽东南含石榴子石I型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J].
于津海 ;
赵蕾 ;
周旋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3) :364-377
[3]   闽西南红山含黄玉浅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J].
赵蕾 ;
于津海 ;
谢磊 .
地球化学, 2004, (04) :372-386
[4]   湘南西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形成时代的确定 [J].
付建明 ;
马昌前 ;
谢才富 ;
张业明 ;
彭松柏 .
地球学报, 2004, (03) :303-308
[5]   南岭东段燕山早期正长岩-花岗岩杂岩的成因和意义 [J].
陈培荣 ;
周新民 ;
张文兰 ;
李惠民 ;
范春方 ;
孙涛 ;
陈卫锋 ;
张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493-503
[6]   福建省上杭-大田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演化 [J].
毛建仁 ;
许乃政 ;
胡青 ;
邢光福 ;
杨祝良 .
岩石学报, 2004, (02) :285-296
[7]   南岭中段大东山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J].
张敏 ;
陈培荣 ;
张文兰 ;
陈卫锋 ;
李惠民 ;
张孟群 .
地球化学, 2003, (06) :529-539
[8]   南岭东段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孙涛 ;
周新民 ;
陈培荣 ;
李惠民 ;
周红英 ;
王志成 ;
沈渭洲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209-1218
[9]   南岭东段后太古宙地层的Sm-Nd同位素特征与地壳演化 [J].
沈渭洲 ;
于津海 ;
赵蕾 ;
陈泽霖 ;
林亨才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6) :1740-1745
[10]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侵位年龄和物质来源研究 [J].
朱金初 ;
黄革非 ;
张佩华 ;
李福春 ;
饶冰 .
地质论评, 2003, (03) :24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