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东段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252
作者
孙涛
周新民
陈培荣
李惠民
周红英
王志成
沈渭洲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南京,南京,天津,天津,南京,南京
关键词
南岭; 强过铝花岗岩; 花岗岩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南岭东段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以含白云母士富铝黑云母±电气石±石榴石等高铝矿物、不含堇青石为显著特征.它们中的代表性岩体的岩相学、地球化学、Nd同位素和颗粒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228~225 Ma和159~156Ma两个时段,分别属于印支期和燕山早期,具有低εNd(t)值(-10.6~11.1),高 A/CNK,Rb/Sr比值和tDM值(1887~1817 Ma),以及明显的稀土元素(REE)四分组效应(TE1.3=1.13~1.34)等特点.结合邻区相关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与年代学资料,说明南岭东段印支期强过铝花岗岩形成于印支主碰撞运动(258~243 Ma,发生在中南半岛)之后约20Ma的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而燕山早期的则形成于由古太平洋构造域制约的弧后伸展环境;两个时期强过铝花岗岩形成的间歇期J1,是华南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过渡时期;两个时期强过铝花岗岩具有类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因为它们都是当时被加厚的南岭地壳(约≤50 km)在减薄、降压、导水条件下,由早元古代沉积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结晶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209 / 12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湖南深部构造活化及其浅部响应 [J].
梁新权 ;
郭定良 .
地质科学, 2002, (03) :332-342
[2]   八达岭基性岩和高Ba-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华北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对比 [J].
钱青 ;
钟孙霖 ;
李通艺 ;
温大任 .
岩石学报, 2002, (03) :275-292
[3]   南岭燕山早期后造山花岗岩类:岩石学制约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J].
陈培荣 ;
华仁民 ;
章邦桐 ;
陆建军 ;
范春方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279-289
[4]   花岗岩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形成机理探讨——以千里山和巴尔哲花岗岩为例 [J].
赵振华 ;
熊小林 ;
韩小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4) :331-338
[5]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Ⅱ.锆石U-Pb同位素体系 [J].
李曙光 ;
李惠民 ;
陈移之 ;
肖益林 ;
刘德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00-206
[6]   扬子南缘沉积岩的Nd同位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李献华 .
岩石学报, 1996, (03) :359-369
[7]   扬子块体南缘四堡群Sm-Nd同位素体系及其他壳演化意义 [J].
李献华 .
地质科学, 1996, (03) :11-21
[8]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Ⅰ.Sm-Nd同位素体系[J]. 李曙光,E.Jagoutz,肖益林,葛宁洁,陈移之.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03)
[9]   浙江新昌早白垩世复合岩流中的岩浆混合作用 [J].
周金城,张海进,俞云文 .
岩石学报, 1994, (03) :236-247
[10]   西华山花岗岩的Nd-Sr同位素研究 [J].
沈渭洲 ;
徐士进 ;
王银喜 ;
杨杰东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02) :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