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要素配置效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17
作者
苏锦红 [1 ]
兰宜生 [1 ]
夏怡然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 温州大学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OP方法; 要素配置效率; 贸易自由化;
D O I
10.13516/j.cnki.wes.2015.11.012
中图分类号
F425 [工业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高效的要素配置效率,因而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跟Melitz(2003)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从东中西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最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7+129 +1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J].
龚关 ;
胡关亮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4-15+29
[2]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 [J].
聂辉华 ;
贾瑞雪 .
世界经济, 2011, 34 (07) :27-42
[3]   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 [J].
谢千里 ;
罗斯基 ;
张轶凡 .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809-826
[4]   On estimating firm-level production functions using proxy variables to control for unobservables [J].
Wooldridge, Jeffrey M. .
ECONOMICS LETTERS, 2009, 104 (03) :112-114
[5]  
Trade costs, firms and productivity[J] . Andrew B. Bernard,J. Bradford Jensen,Peter K. Schot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2006 (5)
[6]  
The Long and Short of the Canada-U.S. Free Trade Agreement[J] . Daniel Trefler.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4 (4)
[7]  
GMM Estimation with persistent panel data: an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functions[J] . Richard Blundell,Stephen Bond.Econometric Reviews . 2000 (3)
[8]   Employment responses to international liberalization in Chile [J].
Levinsohn, 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7 (02) :321-344
[9]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dimensions of efficiency change in Mex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 James R. Tybout,M.Daniel Westbroo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