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收入结构支撑下的种粮积极性及可持续性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19
作者
姜天龙 [1 ]
郭庆海 [2 ]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2] 吉林省委财经办
关键词
种粮积极性; 收入结构; 粮食大省; 农户; 可持续性;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2.06.006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吉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近三十年来农民保持着较高的种粮积极性,以粮为主的收入结构是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内在支撑。然而,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以粮为主的收入结构正面临着弱化的趋势。本文认为,若继续保持粮食大省农户种粮积极性,必须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使农户家庭收入50%来自于粮食生产同时使规模经营农户占总农户的50%以上。建议国家应在支持粮食大省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土地流动性方面实施支持性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110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周清明 .
农业技术经济, 2009, (05) :25-30
[2]   粮食主产区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及其政策效应——基于河南省农户的调查 [J].
张建杰 .
中国农村经济, 2008, (06) :46-54
[3]   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 [J].
张凤龙 ;
臧良 .
经济纵横, 2007, (14) :2-5
[4]   农户粮作经营及家庭粮食安全行为研究——以江浙沪3省市26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为例 [J].
史清华 ;
卓建伟 .
农业技术经济, 2004, (05) :23-32
[5]   弃耕抛荒的现状与对策 [J].
张柏齐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994, (06)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