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歧视 从美国教育平权案看算法伦理与法律解释

被引:76
作者
丁晓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算法; 歧视; 平等保护; 法律解释; 技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2.1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本文借助对美国教育平权案件的分析,思考了算法的伦理基础与法律解释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若干美国大学招生政策中的算法的分析,可以发现算法并非一种完全价值中立的活动,算法总是隐含了价值判断。法律解释应当反思算法的伦理基础,而不应当盲目信任或依赖某种算法。同时,应当发展一种基于技艺的法律解释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运用某种算法,但法律解释方法应当将算法和特定历史传统与语境相结合,在特定的历史传统与语境中寻求弥合社会分歧、引领社会共识的法律解释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609 / 162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3]   《波斯纳文丛》总译序 [J].
苏力 .
环球法律评论, 2001, (04) :497-502
[4]  
法理学问题[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2002
[5]  
真理与方法[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 1999
[6]  
Of Algorithms, Data and Ethics: A Response to Andrew Bennett[J] . Can E. Mutlu.Millennium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 2015 (3)
[7]   Affirmative action [J].
Rubenfeld, J .
YALE LAW JOURNAL, 1997, 107 (02) :427-472
[8]  
Affirmative Ac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J] . David A. Strauss.The Supreme Court Review . 1995
[9]  
Regents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 .2 438 U. S. 265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