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反歧视与平等保护的法律标准 从“差别性影响标准”切入

被引:26
作者
丁晓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反歧视; 平等保护; 差别性影响; 社会阶层; 种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法学界缺少反歧视和平等保护的法律标准的研究,现有的研究希望从反歧视诉讼出发,由实践来界定平等权的内涵,但有必要在实践引领理论的路径之外保持理论自觉。我国未来的反歧视与平等保护可以借鉴和改造美国的差别性影响理论,以社会弱势阶层作为保护对象。在某项法律、政策或决定不具有压倒性利益的前提下,如果其对弱势阶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差别性负面影响,就应当基于差别性影响标准宣布其无效。这种改造后的差别性影响标准将直面我国社会的结构性不公这一最主要的不平等现实,同时也将避免这一标准在美国适用中所产生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80 / 109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必须发现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 [J].
欧树军 .
学海, 2012, (04) :85-91
[3]   从身高到基因:中国反歧视的法律发展 [J].
周伟 .
清华法学, 2012, 6 (02) :15-30
[4]   自主招生制度对普通高校高考招生制度的冲击及对策 [J].
张侃 .
文教资料, 2011, (29) :172-174
[5]   公平问题和权利的平等保护 [J].
刘作翔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 (01) :74-80
[6]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J].
张翔 .
法学研究, 2005, (03) :21-36
[7]  
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朱应平, 2004
[8]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孙立平著, 2003
[9]   THE FUTURE OF DISPARATE IMPACT [J].
Primus, Richard .
MICHIGAN LAW REVIEW, 2010, 108 (08) :1341-1387
[10]  
Equal Protection and Disparate Impact: Round Three[J] . Harvard Law Review .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