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专项治理”: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实践工具

被引:47
作者
臧雷振 [1 ]
徐湘林 [2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育部重点基地)
[2]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3] 北京大学中国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专项治理; 政策工具; 中国特色; 运行机制;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2284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专项治理"作为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中非常态化治理手段和政策工具,具有本土化政治实践的现实特征,如继承中国传统的政治管理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动员策略,蕴含国家建设初期"短平快"的追赶激进心态等。具体实践中,其运作机制还呈现出在治理时机选择,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独特性,这类特征使得专项治理在实践中较易实现政府部门自我满意度的提升、发挥矩阵式国家治理结构优势,形成政府部门对其使用偏好;但由于公共管理者和民众在公共政策选择中相互冲突的期望值和价值观,专项治理也忽略了政府能力的长期建设,片面强调以特定事件作为治理导向,并导致治理模式单一,过度依赖中央政府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70+181 +18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变化中的中国政府治理 [J].
燕继荣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 (06) :135-139
[2]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1, (10) :67-85
[3]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J].
冯仕政 .
开放时代, 2011, (01) :73-97
[4]   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 [J].
单勇 ;
侯银萍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02) :39-46
[6]   从政治发展理论到政策过程理论——中国政治改革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探讨 [J].
徐湘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3) :108-120+207
[7]   中国政策科学的理论困境及其本土化出路 [J].
徐湘林 .
公共管理学报, 2004, (01) :22-27+94
[8]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性制约与行政执行体制转变[J]. 徐湘林.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03(00)
[9]   “治理”概念的运用与滥用 [J].
辛西娅·休伊特·德·阿尔坎塔拉 ;
黄语生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9, (01) :105-113
[10]   黄河流域开发规划纲要草案 [J].
张光斗 .
新黄河, 1951, 2 (05) :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