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130
作者
郭华 [1 ,2 ]
张洋 [1 ]
彭艳玲 [1 ]
何忠伟 [3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2] 北京农学院、北京北农企业企管有限公司
[3] 北京农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居民消费; 系统广义矩估计;
D O I
10.13246/j.cnki.jae.2020.12.005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我国各省份2011—2017年数字普惠金融及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分析框架,并从全国层面及分地区层面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与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扩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数字支付服务和数字投资服务都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其中数字支付服务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数字信贷服务对提升消费发挥的作用有限。从分地区的层面看来,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支付服务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数字信贷服务对三个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数字投资服务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上述研究发现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8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1]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Consumption Volat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 Andrei A. Levchenko.IMF Staff Papers . 2005 (2)
[12]   Mental accounting matters [J].
Thaler, RH .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1999, 12 (03) :183-206
[13]  
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 Evidence[J] . Robert E. Hal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78 (6)
[14]  
The Quantitativ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J] . Raymond W. Goldsmith.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 1975 (1)
[15]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郭峰,王靖一,王芳,孔涛,张勋,程志云. . 2019
[16]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背景、框架和展望 [J].
孙天琦 .
清华金融评论, 2016, (12) :29-33
[17]   银行卡支付方式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平滑效应研究——基于STR模型的实证分析 [J].
龙海明 ;
赵红梅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6, 37 (06) :9-15
[18]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实证研究 [J].
张宽 ;
董杰 ;
漆雁斌 .
商业经济研究, 2016, (22) :24-26
[19]   农村金融服务、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可持续消费 [J].
冉光和 ;
蓝震森 ;
李晓龙 .
管理世界, 2016, (10) :176-177
[20]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J].
李继尊 .
管理世界, 2015, (07)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