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蓝藻水华形成原因探索及“优势种光合假说”

被引:30
作者
贾晓会 [1 ,2 ]
施定基 [2 ,3 ]
史绵红 [4 ]
李仁辉 [5 ]
宋立荣 [5 ]
方昊 [2 ]
虞功亮 [5 ]
李轩 [2 ]
杜桂森 [1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4]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
[5]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蓝藻水华; 优势种; 光合生理生态学; 优势种光合假说; 巢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为探索蓝藻水华的形成原因,从2007年以来对巢湖西区浮游藻类种类、优势种季节变化、初级生产力、水质参数及优势种的光合生理生态学特性作了观测。关于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迅猛发展的原因,近80a已提出了10种假说,但对解释巢湖形成的蓝藻水华,尚显不足。基于对蓝藻水华的了解,提出了如下"优势种光合假说":(1)蓝藻水华包含各种藻类,蓝藻水华发生不仅与藻细胞浓度有关,还与水体初级生产力直接有关。巢湖中这两者在夏季最大,在冬季最小。但无定量关系。(2)水华藻类中生长最快、细胞密度最大的是优势种,含有多个优势种时可能随季节更替。巢湖几乎整年发生蓝藻水华,已检测出4种优势种都是蓝藻,从早春起先是水华鱼腥藻,以后有绿色微囊藻、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3)各种环境因子都影响优势种生长,其中少数主导因子影响较大。在巢湖富营养条件下,光强、温度和pH值是主导因子。(4)主导因子对优势种光合活性的影响,可决定其能否处于优势。巢湖的温度和pH值变化可能促进了惠氏微囊藻取代绿色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取代惠氏微囊藻,而光强变化可能调节冬季时水华鱼腥藻取代了绿色微囊藻,春季时正好是相反的取代。
引用
收藏
页码:2968 / 297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淡水微囊藻属常见种类的分类学讨论——以滇池为例 [J].
虞功亮 ;
宋立荣 ;
李仁辉 .
植物分类学报, 2007, (05) :727-741
[2]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J].
孙翠慈 ;
王友绍 ;
孙松 ;
张凤琴 .
生态学报, 2006, (12) :3948-3958
[3]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J].
孔繁翔 ;
高光 .
生态学报, 2005, (03) :589-595
[4]   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高光 ;
陈宇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1) :2127-2131
[5]   巢湖浮游藻类定性定量研究分析 [J].
赵影 ;
王志强 ;
杨志平 ;
黄晓沐 .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2, (01) :3-5
[6]   巢湖、太湖蓝藻湖靛及其提取物的动物毒性初步研究 [J].
瞿文川 ;
苏晨伟 .
湖泊科学, 1996, (02) :156-160
[7]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区浮游动物的生态研究 [J].
徐兆礼,王云龙,陈亚瞿,沈焕庭 .
中国水产科学, 1995, (01) :39-48
[8]   以浮游植物评价巢湖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 [J].
蒙仁宪 ;
刘贞秋 .
水生生物学报, 1988, (01) :13-26
[9]   满江红(Azolla)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J].
施定基 .
植物生理学报, 1981, (02) :113-120
[10]   巢湖湖靛的调查研究初报 [J].
土壤农化教研组 ;
陆艾五 .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59, (02) :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