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陷阱与贫困循环研究——以贵州麻山地区代化镇为例

被引:9
作者
王亮亮 [1 ]
杨意蕾 [2 ]
机构
[1]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2] 深圳德安泰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贫困陷阱; 贫困循环; 循环链贫困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重视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但部分地区仍然发展缓慢或者返贫现象突出。该文以贵州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背景,着重从贵州麻山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外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分析了贵州麻山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贫困陷阱,并研究了导致该地区陷入贫困循环陷阱的原因。文章以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了麻山地区存在的4因素贫困循环链,即环境要素制约型贫困陷阱、物质资本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基础设施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和人口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文章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现有理论基础,提出错综交织的循环链扣是麻山地区难以摆脱贫困的根源。最后,总结了摆脱困境的5条政策性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农业综合资源优化的减贫效应研究——以甘肃省贫困县(区)为例 [J].
李秀芬 ;
张平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3, (02) :63-68
[3]   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陷阱研究——基于“群体效应”的视角 [J].
邹薇 ;
方迎风 .
经济学动态, 2012, (06) :3-15
[5]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特征研究 [J].
曾松亭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6, (03) :47-49
[6]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跨越贫困陷阱的道路的思考 [J].
刘洪军 ;
陈柳钦 .
经济科学, 2001, (04) :114-119
[7]   论生态经济系统的边界 [J].
罗必良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1, (05) :29-32
[8]  
走出贫困的循环[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韩劲,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