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元经济

被引:22
作者
吴承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劳动力率; 乡镇企业; 农民; 产业; 社队企业; 农村工业; 劳动者; 农业部门;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净流出; 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1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正> 一、概说 二元经济指传统经济与现代化产业并存的格局,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中常见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产业多由外国资本移植或本国资本引进而来,在中国始于19世纪后期。或谓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形成于二次大战后,不确。惟早期现代化产业多集中于个别地区,亦称“飞地经济”。又常称之为近代化产业,实与现代化同义;本文通用后者。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论工场手工业 [J].
吴承明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3, (04) :1-14
[2]   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 [J].
方行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3, (03) :1-17
[3]   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数量研究 [J].
冯海发 ;
李溦 .
经济研究, 1993, (09) :60-64
[4]   我国农业资源转移的规模与特点 [J].
郭熙保 .
经济研究, 1992, (09) :38-47
[5]   我国农业剩余的流动状况分析 [J].
王光伟 .
经济研究, 1992, (05) :57-62+56
[6]   农业剩余与经济发展 [J].
叶兴庆 .
经济研究, 1992, (01) :35-40+63
[7]   中国近代资本集成和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产值的估计 [J].
吴承明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 (04) :23-26
[8]   无锡区域农村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1920—1949) [J].
吴柏均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 (03) :53-68
[9]   旧中国苏南农村工副业及其在农家经济中的地位 [J].
曹幸穗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 (03) :69-88
[10]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J].
吴承明 .
文史哲, 1991, (06)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