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研究

被引:64
作者
周春应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09.08.011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母国吸收能力视角,利用我国1991~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OFDI存在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R&D人员和科技活动人员等高技术人才、经济开放度、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的重要吸收影响因素,而R&D经费投入、专业技术人员、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尚未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提升的实证研究 [J].
邹玉娟 ;
陈漓高 .
世界经济研究, 2008, (05) :70-77+89
[3]   社会资本与国民福利的关系 [J].
杨宇 ;
郑垂勇 .
财经科学, 2008, (05) :54-62
[4]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评述 [J].
张宏 ;
赵佳颖 .
经济学动态, 2008, (02) :120-125
[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刘凯敏 ;
朱钟棣 .
亚太经济, 2007, (01) :98-101+93
[6]   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 [J].
赵伟 ;
古广东 ;
何元庆 .
管理世界, 2006, (07) :53-60
[7]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4, (05) :31-39
[8]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 [J].
尹冰 .
社会科学家, 2003, (05) :45-48+55
[9]   技术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一个关于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 [J].
马亚明 ;
张岩贵 .
南开经济研究, 2003, (04) :10-14+19
[10]   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 [J].
王志强 ;
孙刚 .
管理世界, 2003, (07)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