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MMS NDVI的黄土高原地区荒漠化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17
作者
木热提江阿不拉 [1 ,2 ]
张晓萍 [1 ,2 ]
陈利利 [1 ,2 ]
蔺鹏飞 [1 ,2 ]
孙艳萍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荒漠化; 时空分布特征; 植被覆盖度; 黄土高原;
D O I
10.16843/j.sswc.2015.03.006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气候暖干化发展趋势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受到荒漠化发展的胁迫,植被覆盖度能有效地表达研究区植被分布状况及荒漠化程度。利用遥感技术手段监测区域植被覆盖和荒漠化发展趋势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为了给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荒漠化治理提供科技信息,利用1986—2006年的GIMMS AVHRR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估算植被覆盖度;借鉴水蚀风蚀研究成果确定植被覆盖度和荒漠化关系并进行分级,对黄土高原地区荒漠化程度及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约64%的地区为植被覆盖度为10%50%的中度和重度荒漠化区;约1/3的地区为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的轻度和非荒漠化区;约3%的地区为植被覆盖度<10%的强烈荒漠化区。2)1986—2006年间,黄土高原地区整体上荒漠化程度表现为降低趋势,期间,中度和重度荒漠化面积显著减少,非荒漠化面积明显增加,而强烈荒漠化面积扩大。荒漠化程度的时间变化具有10年尺度特征。3)中度和重度荒漠化的区域具有转化频繁和连片性特征,轻度和非荒漠化区域空间转化零散破碎,强烈荒漠化扩大区域主要在宁夏甘肃的沿黄两岸。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分析 [J].
孙艳萍 ;
张晓萍 ;
徐金鹏 ;
马瞳宇 ;
马芹 ;
雷泳南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2) :143-150+156
[2]   MODIS MOD13Q1数据在北疆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评价 [J].
刘艳 ;
李杨 ;
崔彩霞 ;
阮惠华 .
草业学报, 2010, 19 (03) :14-21
[3]   不同植被盖度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J].
李斌 ;
张金屯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2) :241-244
[4]   基于MODIS NDVI的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J].
杜子涛 ;
占玉林 ;
王长耀 ;
宋广智 .
国土资源遥感, 2009, (02) :14-18
[5]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J].
杨银生 ;
余峰 ;
刘华 ;
李生宝 .
宁夏农林科技, 2009, (03) :68-69
[6]   遥感技术在中国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J].
李亚云 ;
杨秀春 ;
朱晓华 ;
徐斌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1) :55-62
[7]   基于MODIS和NOAA/AVHRR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 [J].
刘爱霞 ;
王长耀 ;
王静 ;
邵晓梅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0) :145-150+293
[8]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壤质量演变 [J].
马博虎 ;
刘毅 ;
李世清 ;
邵明安 ;
张宝文 .
生态经济, 2007, (03) :39-46
[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荒漠化的可能影响 [J].
苏志珠 ;
卢琦 ;
吴波 ;
靳鹤龄 ;
董光荣 .
中国沙漠, 2006, (03) :329-335
[10]   黄土高原水蚀荒漠化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模式 [J].
周忠学 ;
孙虎 ;
李智佩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5, (01)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