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锚与外在锚对锚定效应及其双加工机制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李斌 [1 ]
徐富明 [1 ]
张军伟 [1 ]
刘腾飞 [1 ]
蒋多 [1 ]
邓子鹃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2]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锚定效应; 内在锚; 外在锚; 锚定调整机制; 选择通达机制; 双加工机制;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12.01.029
中图分类号
B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通过2(外在锚类型:高锚VS低锚)×2(内在锚类型:有VS无)被试间设计,考察不同锚定信息来源:由外部世界提供的外在锚与个体自身内部产生的内在锚信息对锚定效应及其加工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内在锚不存在时,外在高低锚组的估计值有显著差异,当内在锚存在时此种差异变得不显著;(2)当内在锚存在时,外在高低锚组被试的答题反应时有显著差异,内在锚与外在锚一致时反应时比不一致时更快,当内在锚不存在时,此种差异变得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当锚定调整机制与选择通达机制同时存在时,前者更占优势;锚定信息一致性会影响不同加工机制的启动,一致的信息会激活选择通达机制,不一致的信息则会激活锚定调整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锚定效应的种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J].
李斌 ;
徐富明 ;
王伟 ;
邓子鹃 ;
张军伟 .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01) :34-45
[2]   锚定效应的研究范式、理论模型及应用启示 [J].
李斌 ;
徐富明 ;
王伟 ;
龚梦园 .
应用心理学, 2008, 14 (03) :269-275+281
[3]   难以觉察的虚假信息锚定效应 [J].
曲琛 ;
罗跃嘉 .
自然科学进展, 2008, (08) :883-890
[4]   锚定判断中的心理刻度效应:来自ERP的证据 [J].
曲琛 ;
周立明 ;
罗跃嘉 .
心理学报, 2008, (06) :681-692
[5]   时距估计中的锚定效应 [J].
张志杰 ;
彭春花 ;
黄希庭 .
心理学报, 2008, (02) :160-165
[6]   决策与推理的双系统——启发式系统和分析系统 [J].
孙彦 ;
李纾 ;
殷晓莉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5) :721-726
[7]   Anchoring effects on performance judgments [J].
Thorsteinson, Todd J. ;
Breier, Jennifer ;
Atwell, Anna ;
Hamilton, Catherine ;
Privette, Monica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8, 107 (01) :29-40
[8]  
Anchoring effects of advertised reference price and sale pri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aving presentation format[J] . Rajesh Chandrashekaran,Dhruv Grewal.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 2006 (10)
[9]   The durability of anchoring effects [J].
Mussweiler, T .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1, 31 (04) :431-442
[10]   The semantics of anchoring [J].
Mussweiler, T ;
Strack, F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1, 86 (02) :23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