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西藏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被引:5
作者
覃发超
刘丽君
张斌
机构
[1]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关键词
可利用土地资源; RS&GIS; 主体功能区; 西藏;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09.23.024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可利用土地是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可作为后备建设用地的土地。近几十年来,西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供求矛盾也渐趋激烈。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资源配置迫在眉睫。文章利用RS&GIS技术,以乡域为评价单元,评价了西藏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有510万公顷,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总体上较为丰富,但其分布不均匀,且质量较差,仍存在供需矛盾尖锐的问题。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7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 吴文斌.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1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尹君 .
中国土地科学, 2001, (02) :6-9
[13]   基于GIS的荒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J].
陈松林 .
福建地理, 2001, (01) :35-37
[14]   GIS支持的福清市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 [J].
伍世代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87-90+96
[15]   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初探 [J].
刘贵利 .
地理研究, 2000, (01) :80-85
[16]   农业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模型研究 [J].
张萍 ;
刘高焕 ;
邢立新 .
国土资源遥感, 2000, (01) :51-56
[17]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傅伯杰 .
自然资源, 1990, (0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