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可供性视角下“四全媒体”产业格局与增长空间

被引:202
作者
喻国明 [1 ]
赵睿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媒介可供性; “四全媒体”; 媒介融合; 5G;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F [];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是对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趋势的精辟概括,对这一全新传播格局的解读需要以系统的理论框架为支撑。媒介可供性是一种全新的媒介研究视角,其分为信息生产的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动可供性三个部分,其理论框架正适用于探究"四全媒体"建设中的新兴传播形态和新型传播架构的需要。在新闻产业实践中,对"四全媒体"的打造过程正是一个媒体可供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基于媒体可供性框架解读我国"四全媒体"建设实践与未来发展的可能进路,也将有助于把握媒介融合规律,发现媒介价值增长的新节点。高效的媒介融合不仅是体量上的增加,更应该是媒介可供性不断提升的自然结果。媒体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索新技术为媒体增进可供性的进路,突破当前媒介融合困境,并借由可供性框架评估新兴媒介技术和全新媒体组织形式的发展潜力,从而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智能时代的传播逻辑:着眼点与着手处 [J].
喻国明 .
教育传媒研究, 2019, (03) :6-8
[2]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模式、关键环节与路径选择 [J].
李彪 .
编辑之友, 2019, (03) :44-49
[3]   5G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要义 [J].
喻国明 .
新闻与写作, 2019, (03) :63-66
[4]   新媒体可供性概念的引入与拓展 [J].
景义新 ;
沈静 .
当代传播, 2019, (01) :92-95
[5]   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 [J].
彭兰 .
国际新闻界, 2018, 40 (06) :88-109
[6]  
以何为“新”? “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潘忠党教授访谈录[J]. 潘忠党,刘于思.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7(01)
[7]   “赛博格时代”的新闻模式:理论逻辑与行动路线图——基于对话机器人在传媒业应用的现状考察与未来分析 [J].
赵睿 ;
喻国明 .
当代传播, 2017, (02) :13-16+53
[8]   The Contradictory Influence of Social Media Affordances on Online Communal Knowledge Sharing [J].
Majchrzak, Ann ;
Faraj, Samer ;
Kane, Gerald C. ;
Azad, Bijan .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13, 19 (01) :38-55
[9]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mediality [J].
Helles, Rasmus .
MOBILE MEDIA & COMMUNICATION, 2013, 1 (01) :14-19
[10]  
When Flexible Routines Meet Flexible Technologies: Affordance, Constraint, and the Imbrication of Human and Material Agencies[J] . MIS Quarterly . 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