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可供性概念的引入与拓展

被引:87
作者
景义新 [1 ,2 ]
沈静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2] 河北经贸大学
关键词
新媒体; 可供性; 可供力; 生态心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当下的新闻传播学界尤当思考学科未来发展之理论依凭,而吸纳一批有学术价值的新概念对学科理论建构而言不无裨益。"新媒体可供性"是源于生态心理学的新概念,2017年首次公开引入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可供性"即探讨人与技术人工物的积极交互关系,而诸种新媒体形态在一定意义上皆可视为技术人工物,这为新媒体传播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然其理论框架尚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本文尝试对其理论框架予以释义并对其实际运用进行探讨,考察该理论框架作为一种新路径予以新媒体评估的可能性。对于当前的新媒体研究现状而言,学界不应使"可供性"沉寂为一个"僵尸"概念,而应展开更加充分的讨论,以进一步开拓未来新媒体传播研究的理论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以何为“新”? “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潘忠党教授访谈录[J]. 潘忠党,刘于思.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7(01)
[2]   可供性概念辨析 [J].
罗玲玲 ;
王磊 .
哲学分析, 2017, 8 (04) :118-133+200
[4]   “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 [J].
彭兰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 (03) :120-125
[5]   设计理论引入可供性概念的研究进路评析 [J].
罗玲玲 ;
王义 ;
王晓航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 31 (07) :48-52
[6]   “新媒体”概念辨析 [J].
匡文波 .
国际新闻界, 2008, (06) :66-69
[7]   “内卷化”概念辨析 [J].
刘世定 ;
邱泽奇 .
社会学研究, 2004, (05) :96-110
[8]  
Distributed cognition, representation, and affordance[J] . Jiajie Zhang,Vimla L. Patel.Pragmatics & Cognition . 2006 (2)
[9]  
Affordance, conventions, and design[J] . Donald A. Norman.interactions . 19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