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如何研究协调发展

被引:12
作者
刘乃全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经济学门类; 经济学新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经了注重公平的均衡增长、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增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相对协调发展、全国空间尺度的增长协调发展以及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与分工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发展等阶段,并实现了从增长协调到功能协调的转变,而且不同阶段的发展政策导向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特征。其中,偏向空间干预的均衡增长及增长协调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距但也弱化了经济效率,而偏向空间中性的非均衡增长和相对协调发展政策提升了经济效率但扩大了区域差距。政府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实现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工具的优序选择,并积极促成两类政策工具的协同及优势互补。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基于改革开放30年时序变动的特征分析 [J].
刘乃全 ;
刘学华 ;
赵丽岗 .
财经研究, 2008, (11) :76-87
[2]   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J].
范恒山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 (06) :1-9
[3]   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J].
范恒山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 (06) :1-9
[4]   建设长江经济带及重庆应对策略 [J].
魏后凯 .
改革, 2014, (06) :13-15
[5]   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J].
陆铭 ;
向宽虎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 (04) :1-16
[6]   区域政策重塑了经济地理吗?——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的视角 [J].
丁嵩 ;
孙斌栋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 (06) :56-67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 [J].
孙久文 ;
原倩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 (05) :1-11
[8]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钊, 2009
[9]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范恒山, 2012
[10]   论区域发展政策的空间属性 [J].
周玉龙 ;
孙久文 .
中国软科学, 2016, (02) :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