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的关系网络理论:一项新的分析框架

被引:17
作者
曹德军 [1 ]
陈金丽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2]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关系主义; 国际政治; 社会网络分析; 关系网络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社会学的"关系主义"范式主张以"关系"为核心,强调超越传统的以行为体属性为核心变量的分析范式,以及以观念数据为核心的理想类型分析;它在"行动者-结构"问题上主张用"嵌入性"视角对两者进行调和。这种新的思维和方法对重新思考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权力分散、流动及多变趋势具有重要启发。本文在梳理和评析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抽取"关系"、"网络"、"结构"三大要素,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此建构关系网络理论框架。该框架坚持折中的结构观,以关系为基本分析单元,对国际政治权力、关系、网络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关系网络理论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日益"网格化"的世界,也突显了国际关系演进的重要趋势———世界政治体系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82+6 +6-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关系主义与中国学派 [J].
高尚涛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8) :116-138+159
[2]   国际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 [J].
陈冲 ;
刘丰 .
国际政治科学, 2009, (04) :92-111+4
[3]   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 [J].
秦亚青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3) :69-86+205
[4]   权力、相互依赖与全球主义 [J].
罗伯特·基欧汉 ;
约瑟夫·奈 .
战略与管理, 2002, (04) :63-76
[5]  
世界新秩序[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美) 斯劳特 (Slaughter, 2010
[6]  
社会网络分析[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林聚任, 2009
[7]  
国际关系学研究方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李少军, 2008
[8]  
社会网络与组织[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奇达夫, 2007
[9]  
镶嵌[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 格拉诺维特, 2007
[10]  
不平等和异质性[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布劳(Blau,P.M.)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