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

被引:14
作者
孙俊 [1 ,2 ]
潘玉君 [2 ]
贾星客 [1 ]
丁生 [3 ]
岳磊 [4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3] 红河学院
[4]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科学活动中心; 研究困境; 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 历史地理基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针对科学活动中心中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困境,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的研究阐明了科学活动主体中心期的转移及转移过程中的多中心性现象。科学活动主体中心期的转移及转移过程中的多中心性现象有其历史地理基础:通过历史地理化过程,科学影响因素的地域集聚产生科学活动的整体效应,同时伴随着科学社会化过程,形成科学中心;地理历史化过程加强了科学活动的整体效应和社会科学化过程,进一步整合了科学资源,使已经存在的小的科学活动中心形成大的科学活动主体中心,使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的再测度和新解读——基于利萨·罗斯纳科学年表的数据 [J].
姜春林 ;
周磊 ;
唐悦 .
科学学研究, 2010, 28 (04) :500-507
[2]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文化中心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J].
冯烨 ;
梁立明 .
科技管理研究, 2006, (02) :192-195
[3]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 [J].
袁江洋 .
科学文化评论, 2005, (02) :60-75
[5]   科技社会化及其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J].
李光 .
科学学研究, 2003, (02) :113-116
[6]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学科层次析因(上) [J].
冯烨 ;
梁立明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0, (05) :4-8
[7]   科学文化与近代教育发展——兼论科学教育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互动关系 [J].
张钢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05) :40-43+57
[8]   试论科技教育与科技中心转移的关系 [J].
施若谷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 (11) :43-46
[9]   论教育中心转移与科技中心转移的关系 [J].
姜国钧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9, (01) :43-46+54
[10]   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综合环境与中国科学的未来 [J].
刘鹤玲 .
科学学研究, 1998, (0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