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格局及其分区研究
被引:26
作者:
刘玉
[1
,2
,3
]
任艳敏
[1
,2
,3
]
潘瑜春
[1
,2
,3
]
唐林楠
[1
,2
,3
]
机构:
[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乡村;
遥感;
分区;
发展格局;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平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该文综合运用兴趣点、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功能视角,设计了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评价方法,并以平谷区为例开展乡村发展格局及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平谷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符合平谷区生态涵养建设目标及产业发展规律。基于空间的主导功能,将平谷区划分为生产主导、生活主导、生态主导、生活生产复合、生产生态复合、生态生活复合、生产生活生态复合共7类功能区。通过分析发现,平谷区基本呈现"平原区生产功能主导、中心城区及乡镇中心村生活功能主导、山区乡镇生态生活功能主导"的分布特征,其中生产主导功能区和生态生活复合功能区居多,面积占比分别为27.27%和24.38%。建议生产主导功能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及旅游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活主导功能区适度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生态主导功能区坚持生态优先,保障生态空间功能发展;兼具2种以上优势空间功能类型的复合功能区,应结合区域自身及周边乡村的空间特性,宜生产则生产、宜生活则生活、宜生态则生态,优化布局"三生"空间;而复合功能区中"三生"功能均处于劣势的乡村,则需要结合"三生"空间功能发展的迫切程度,合理展开村庄空间规划和重构。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的乡村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实践提供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89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