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格局及其分区研究

被引:26
作者
刘玉 [1 ,2 ,3 ]
任艳敏 [1 ,2 ,3 ]
潘瑜春 [1 ,2 ,3 ]
唐林楠 [1 ,2 ,3 ]
机构
[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乡村; 遥感; 分区; 发展格局;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平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该文综合运用兴趣点、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功能视角,设计了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评价方法,并以平谷区为例开展乡村发展格局及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平谷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符合平谷区生态涵养建设目标及产业发展规律。基于空间的主导功能,将平谷区划分为生产主导、生活主导、生态主导、生活生产复合、生产生态复合、生态生活复合、生产生活生态复合共7类功能区。通过分析发现,平谷区基本呈现"平原区生产功能主导、中心城区及乡镇中心村生活功能主导、山区乡镇生态生活功能主导"的分布特征,其中生产主导功能区和生态生活复合功能区居多,面积占比分别为27.27%和24.38%。建议生产主导功能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及旅游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活主导功能区适度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生态主导功能区坚持生态优先,保障生态空间功能发展;兼具2种以上优势空间功能类型的复合功能区,应结合区域自身及周边乡村的空间特性,宜生产则生产、宜生活则生活、宜生态则生态,优化布局"三生"空间;而复合功能区中"三生"功能均处于劣势的乡村,则需要结合"三生"空间功能发展的迫切程度,合理展开村庄空间规划和重构。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的乡村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实践提供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村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共生路径研究——基于农户间共生界面的分析 [J].
邓春 ;
王成 ;
王钟书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8, (03) :96-103
[2]   基于“胞—链—形”分析的都市郊区村域空间发展模式识别与划分 [J].
任国平 ;
刘黎明 ;
孙锦 ;
卓东 ;
袁承程 .
地理学报, 2017, 72 (12) :2147-2165
[3]   半干旱区水资源—乡村发展耦合协调评价与实证研究——以通辽市为例 [J].
马力阳 ;
罗其友 ;
李同昇 ;
李婷 ;
龙冬平 .
经济地理, 2017, 37 (09) :152-159
[4]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性评价及乡村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 [J].
李智 ;
张小林 ;
李红波 ;
范琳芸 .
地理科学, 2017, 37 (08) :1194-1202
[5]   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J].
李阳 ;
陈晓红 .
地理研究, 2017, 36 (07) :1377-1385
[6]   基于用地竞争力的闽南地区乡村景观功能冲突的识别 [J].
梁发超 ;
刘诗苑 ;
刘黎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 (09) :260-267
[7]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J].
刘鹏 ;
陈荣蓉 ;
杨朝现 ;
信桂新 ;
王金捷 .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02) :283-288
[8]   面向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 [J].
黄金川 ;
林浩曦 ;
漆潇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3) :378-391
[9]   西北干旱区乡村性评价及驱动机制研究——以甘肃武威为例 [J].
聂晓英 ;
石培基 ;
张学斌 ;
吕蕊 ;
朱艳芬 ;
魏伟 .
地理科学, 2017, 37 (04) :585-594
[10]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优化模拟 [J].
龚溪 ;
曹铭昌 ;
王东升 ;
乐志芳 ;
孙孝平 ;
徐海根 .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S1) (S1) :35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