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文过程与植被相互作用研究现状评述

被引:67
作者
杨大文
雷慧闽
丛振涛
机构
[1]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文过程; 植被; 生态水文学; 生态水文模型; 气候变化; 生态水文响应;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0.10.001
中图分类号
P339 [水文循环与水文气象];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从流域水文过程与植被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流域生态水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发现,当前流域水文学正在从以单一水循环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成以研究水分、能量与物质耦合循环以及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现关于流域水文过程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研究多集中于单向作用的研究,如水文过程对植被的影响研究和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而对水文过程与植被之间的反馈机制以及对流域内土壤-植被-大气复杂系统的整体研究不足,缺乏对流域水文过程与植被相互作用机理的全面认识。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流域水文过程和植被生长,气候变化下的流域生态水文响应是水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水文学需要强化对流域生态水文机理的研究,只有在充分揭示流域生态水文机理的前提下,才能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生态最优性原理能够解释植被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从而被应用于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基于生态最优性原理的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已逐渐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142 / 11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潜在产量影响的模型模拟分析 [J].
丛振涛 ;
王舒展 ;
倪广恒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9) :1426-1430
[2]   不同供水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因子的影响 [J].
史宝成 ;
刘钰 ;
蔡甲冰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6) :1089-1095
[3]   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理论及其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J].
彭世彰 ;
徐俊增 ;
丁加丽 ;
缴锡云 .
水利学报, 2007, (S1) :504-510
[4]   中国气候变化的植物信号和生态证据 [J].
袁婧薇 ;
倪健 .
干旱区地理, 2007, (04) :465-473
[5]   基于生命需水信息的作物高效节水调控理论与技术 [J].
康绍忠 ;
杜太生 ;
孙景生 ;
丁日升 .
水利学报, 2007, (06) :661-667
[6]   无定河区域1981~2001年植被生产力和水量平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莫兴国 ;
郭瑞萍 ;
林忠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4) :477-486
[7]   农作物优化灌溉制度及水资源分配模型的研究进展 [J].
李霆 ;
康绍忠 ;
粟晓玲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2) :148-152+158
[8]   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J].
刘晓英 ;
林而达 .
水利学报, 2004, (02) :77-82+87
[9]   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循环影响研究 [J].
王根绪 ;
沈永平 ;
钱鞠 ;
王军德 .
冰川冻土, 2003, (06) :653-659
[10]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综述 [J].
林忠辉 ;
莫兴国 ;
项月琴 .
作物学报, 2003, (05) :75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