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社会运动中的机会结构、水平网络与架构共鸣

被引:18
作者
周明 [1 ]
曾向红 [2 ]
机构
[1]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2]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
关键词
政治机遇; 水平网络; 架构共鸣; 埃及; 社会运动;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1.06.001
中图分类号
D741.1 [];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本文源于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埃及2005年与2011年发生的两次致力于推翻穆巴拉克政府的大规模社会运动——"受够了"运动与"一二五"运动——为什么会带来不同的政治效应?本文以社会运动理论视角的分析发现,这两次社会运动在面临的政治机会结构、动员的水平网络方面没有明显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动架构产生的共鸣程度不同。这种差异进而影响到动员能力,最终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后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3+242 +242
页数:34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美国中东政策:矛盾与困境 [J].
牛新春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1, 28 (02) :15-25
[2]   中东变局对以色列安全的影响 [J].
杨阳 .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 (03) :43-49
[3]   有关北非中东剧变的几个问题 [J].
王锁劳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1, 28 (02) :1-14
[6]   对当前阿拉伯国家变局的深度解读 [J].
田文林 .
现代国际关系, 2011, (03) :30-36
[7]   论“埃及事件”的特点及成因 [J].
乐颖 .
亚非纵横, 2011, (02) :46-50+60
[8]   浪漫“革命”之后:埃及困境如何破解? [J].
张维为 .
社会观察, 2011, (03) :47-49
[9]   民生凋蔽是中东动荡的主因 [J].
贺文萍 .
社会观察, 2011, (03) :44-46
[10]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前因后果 [J].
秦天 .
国际资料信息, 2011, (02)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