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56
作者
马祥华
焦菊英
温仲明
白文娟
焦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地; 植被恢复; 土壤物理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延安燕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恢复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含水量,草地>灌木地>乔木地,自然恢复>自然+人工恢复,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上层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下层不断降低,随土层不断加深,其含量逐步趋于稳定;对于0~60cm土壤平均容重及孔隙度,以灌木地土壤容重相对较大,孔隙度相对较小,乔木地的容重及孔隙度的变化与灌木地相反,并且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延长,土壤容重不断减小,孔隙度不断增加,但是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容重及其孔隙度变化不大;对于0~60cm土层>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自然恢复>自然+人工恢复,随着恢复年限的不断增长,其含量不断增加,而不同植被类型作用下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是其含量在不同土层变化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对退耕地进行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土壤环境特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森林重建对退化红壤结构特性的影响 [J].
刘苑秋 ;
薛建辉 ;
杜天真 ;
杨家林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16-20
[2]   蒙山几个树种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探讨 [J].
曹世杰 ;
王小青 ;
徐会霞 .
山东林业科技, 2002, (05) :10-11
[3]   人为干扰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庞学勇 ;
刘庆 ;
刘世全 ;
吴彦 ;
林波 ;
何海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2, (06) :583-587
[4]   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张蕴薇 ;
韩建国 ;
李志强 .
草地学报, 2002, (01) :74-78
[5]   不同治理模式侵蚀劣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J].
曾河水 .
土壤, 2001, (05) :260-263
[6]   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J].
张海林 ;
秦耀东 ;
朱文珊 .
土壤, 2003, (02) :140-144
[7]   纸坊沟流域狼牙刺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J].
卜崇峰 ;
刘国彬 ;
戴全厚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2) :25-27
[8]   燕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其效益分析 [J].
琚彤军 ;
刘普灵 ;
郑世清 ;
徐学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S1) :65-67
[9]   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J].
王政权 ;
王庆成 .
生态学报, 2000, (06) :945-950
[10]   江西省山地几种森林类型下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J].
吴蔚东 ;
黄春昌 ;
王景明 ;
徐琴珠 ;
陈淑珍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7, (01) :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