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重建对退化红壤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刘苑秋
薛建辉
杜天真
杨家林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江苏 南京 ,江西 南昌 ,江西 南昌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土壤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江西省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为研究对象。于1991年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2001年调查7种不同重建模式的土壤团聚结构及孔隙状况指标,研究森林重建对退化红壤土壤结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模式重建森林对0~40cm土层内团聚结构产生显著影响,阔叶纯林模式的土壤团聚结构优于针阔混交林模式,并且都优于针叶纯林模式;(2)重建森林对土壤孔隙状况也有一定影响,孔隙状况最好的是枫香与湿地松行间混交林地,最差的是湿地松纯林林地;(3)对不同模式重建森林土壤结构稳定性(0~40cm)的综合评价,优劣顺序为:木荷纯林模式>枫香纯林>马尾松×枫香株间混交模式>湿地松×枫香行间混交模式>中等栽植密度晚松纯林模式>湿地松纯林模式>高栽植密度晚松纯林模式。因而可以得出,对于严重退化红壤,在10a内能改善土壤结构的优良森林重建模式是阔叶纯林。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不同生物治理措施对赤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陈光水 ;
陈永宝 .
土壤学报, 1999, (04) :528-535
[2]   生态退化的形成原因探讨 [J].
章家恩 ;
徐琪 .
生态科学, 1999, (03) :27-32
[3]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下丘陵赤红壤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J].
钟继洪 ;
谭军 ;
郭庆荣 ;
骆伯胜 ;
卓慕宁 ;
黄湘兰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4) :24-29
[4]   不同治理模式的红壤物理性质与渗透性能研究 [J].
陈祖松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7, (03) :197-201
[5]   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 [J].
彭少麟 .
生态科学, 1996, (02) :28-33
[6]   关于侵蚀土壤退化及其机理 [J].
史德明,韦启 ,梁音 .
土壤, 1996, (03) :140-144+164
[7]   不同治理模式对严重退化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 [J].
杨玉盛,何宗明,林光耀,罗学升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6, (02) :32-37
[8]  
土壤物理学[M]. 农业出版社[美]贝弗尔(L·D·Baver)等,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