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理模式对严重退化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70
作者
杨玉盛,何宗明,林光耀,罗学升
机构
[1] 福建林学院,长汀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关键词
严重退化红壤;抗蚀性;治理模式;马尾松;杨梅;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1996.02.005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散率、团聚状况、土壤有机质、土粒团聚度、总孔隙度、通气度等指标基本上能表征该地土壤抗蚀性;不同治理模式抗蚀性大小顺序为:模式Ⅳ>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乔、灌、草结合)、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治理严重退化红壤区有效措施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不同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可蚀性的研究 [J].
杨玉盛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2, (03) :52-58
[2]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土壤抗蚀性规律研究 [J].
高维森 ;
王佑民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1, (03) :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