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干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10
作者
梁花敏 [1 ]
范学文 [2 ]
机构
[1] 宁夏医科大学
[2]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 高压氧; 盐酸多奈哌齐;
D O I
10.16050/j.cnki.issn1674-6309.2012.03.033
中图分类号
R749.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干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3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用高压氧、盐酸多奈哌齐、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银杏叶治疗;比较各组治疗3周前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测量表(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3周后,高压氧治疗组、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银杏叶组治疗前后亦有改善(P<0.05);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组分别与盐酸多奈哌齐组、高压氧组、银杏叶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分别与银杏叶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组与盐酸多奈哌齐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可改善或延缓mVCI患者认知损害。
引用
收藏
页码:276 / 27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J].
王晓红 ;
黄礼群 ;
龚琴 ;
李宁 .
重庆医学, 2011, 40 (31) :3140-3142
[2]   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和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邓晓玲 ;
汪健 ;
赵斌 .
中国康复, 2011, (02) :96-97
[3]   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J].
郭轩东 ;
常履华 .
医学综述, 2010, 16 (09) :1379-1381
[4]   快速认知筛查测验在检测轻度认知损害中的应用研究(英文) [J].
郭起浩 ;
曹歆轶 ;
周燕 ;
赵倩华 ;
丁玎 ;
洪震 .
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0, 26 (01) :47-54
[5]  
增加高压氧疗程对治疗时间窗延迟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 王庆红,杨于嘉,谌崇峰,姚跃,李萌.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06)
[6]   高压氧治疗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神经发生及血液供应的变化 [J].
张涛 ;
王舒楠 ;
黄燕 ;
王景周 ;
姚凤华 ;
罗跃嘉 ;
王强 .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9, (05) :554-557
[7]   1H-MRS在痴呆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孙冬 ;
章军建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8, (03) :192-194
[8]   《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编制说明 [J].
田金洲 ;
时晶 ;
张新卿 ;
毕齐 ;
马辛 ;
王志良 ;
李晓斌 ;
盛树力 ;
李林 ;
吴振云 ;
房立岩 ;
赵晓东 ;
苗迎春 ;
王蓬文 ;
任映 ;
尹军祥 ;
王永炎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 (01) :15-21
[9]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f donepezil in human plasma: Application to a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donepezil in volunteers[J] . Een Jeong Park,Hye Won Lee,Hye Young Ji,Hoe Yoon Kim,Mann Hyung Lee,Eun-Seok Park,Kang Choon Lee,Hye Suk Lee.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 2008 (9)
[10]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FDG PET in amnestic MCI [J].
Nobili, Flavio ;
Salmaso, Dario ;
Morbelli, Silvia ;
Girtler, Nicola ;
Piccardo, Arnoldo ;
Brugnolo, Andrea ;
Dessi, Barbara ;
Larsson, Stig A. ;
Rodriguez, Guido ;
Pagani, Marco .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2008, 35 (12) :219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