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现代治理之路与治理政策走向——基于北京市“折子工程”的文本分析

被引:11
作者
孙柏瑛
武俊伟
周保民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折子工程; 政府注意力; 吹哨报到; 任务驱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北京市具有"都"和"城"的双重属性,因而在城市治理结构和功能上亦兼顾"都"和"城"的治理目标与需求,社会治理的重点与中央政策变迁以及北京城市化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本文以北京市特有的"折子工程"综合政策文本为分析素材,探讨北京市社会治理历时性演变趋势、历年注意力重点,在此基础上,突出对近三年北京市社会治理实践案例及其经验的剖析,梳理其内在的机制和逻辑。总体看,政府对社会治理的注意力不断强化,呈现上升趋势,且历年治理主题具备一定延续性和创新性。北京社会治理采用传统和现代组合式治理工具,逐渐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党整合机制、任务驱动机制、行政分权机制以及面向社区服务的合作治理机制。社会治理的"北京经验"为理解我国社会治理的一体化与差异化特征提供了经验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解决问题驱动的基层政府治理改革逻辑——北京市“吹哨报到”机制观察 [J].
孙柏瑛 ;
张继颖 .
中国行政管理, 2019, (04) :72-78
[3]   县域治理中的党政体制:结构与功能 [J].
杨华 .
政治学研究, 2018, (05) :14-19
[4]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调适 [J].
朱前星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 47 (04) :10-17
[5]   政府部门间为何合作:政绩共容体的分析框架 [J].
王清 .
中国行政管理, 2018, (07) :100-107
[6]   北京“三社联动”的创新实践 [J].
李仁利 .
中国社会工作, 2017, (22) :38-39
[7]   “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基于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探索 [J].
曹海军 .
行政论坛, 2017, 24 (02) :74-79
[8]   “无变革的改革”:中国地方行政改革的限度 [J].
何艳玲 .
学海, 2016, (01) :34-43
[9]   一核多元: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 [J].
张平 ;
隋永强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5) :49-55
[10]   注意力分配——基于跨学科视角的理论述评 [J].
练宏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4) :215-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