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特征事实的一个理论解释

被引:10
作者
王高望 [1 ,2 ]
史博文 [3 ]
叶海云 [1 ]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2] 香港大学
[3]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
结构转型; 需求收入弹性; 技术进步;
D O I
10.16513/j.cnki.cje.2018.02.002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1978—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典型事实是:农业部门的就业份额和产值份额大幅度萎缩;工业部门的就业份额不断扩张而产值份额变化幅度不大;而服务业部门的就业和产值份额大幅度扩张,而且服务业部门就业份额的扩张快于工业部门。通过在Kongsamut et al.(2001)模型中引入家庭生产工业品和要素市场扭曲,本文试图为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一个理论解释。研究表明,由于存在农业生存消费品、家庭生产工业品和家庭生产服务品,因此消费者关于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而关于工业品和服务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1。因而,当技术进步同时推动三部门经济增长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和就业比重不断减少,而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都不断增加。由于相对于各自的技术系数,家庭生产服务品比家庭生产工业品的数量更大,因此服务业部门比工业部门扩张得更快。而且,数值模拟的产业动态跟中国经济的实际数据非常接近。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6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经济的“双重”结构转型与非平衡增长 [J].
潘珊 ;
龚六堂 ;
李尚骜 .
经济学(季刊), 2017, 16 (01) :97-120
[2]   CPI与PPI“背离”的结构性解释 [J].
吕捷 ;
王高望 .
经济研究, 2015, 50 (04) :136-149
[3]   中国通货膨胀对财产不平等的影响 [J].
陈彦斌 ;
陈伟泽 ;
陈军 ;
邱哲圣 .
经济研究, 2013, 48 (08) :4-15+130
[4]   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 [J].
王勋 ;
Anders Johansson .
经济研究, 2013, 48 (01) :54-67
[5]   地方官员引领产业结构变动 [J].
宋凌云 ;
王贤彬 ;
徐现祥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1) :71-92
[6]   非一致性偏好、内生偏好结构与经济结构变迁 [J].
李尚骜 ;
龚六堂 .
经济研究, 2012, 47 (07) :35-47
[7]   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倒U型”产业结构变迁 [J].
徐朝阳 .
世界经济, 2010, 33 (12) :67-88
[8]   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世界经济, 2010, 33 (12) :3-27
[9]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1) :1-32
[10]   技术增长率的部门差异和经济增长率的“驼峰形”变化 [J].
陈体标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1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