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双重”结构转型与非平衡增长

被引:16
作者
潘珊 [1 ]
龚六堂 [2 ]
李尚骜 [3 ]
机构
[1]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2]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双重”结构转型; 部门异质性; 非平衡增长;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6.04.04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描述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双重"结构转型过程,以及所导致的部门间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内在解释了产生经济"双重"转型的根源:由于部门之间的替代弹性都是大于1的,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导致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之间的转型;要素收入份额的差异导致了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转型。此外,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各部门出现了非平衡增长。最后,本文利用中国1978—2011年的数据,校准了模型主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与现实数据的拟合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20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地方官员引领产业结构变动 [J].
宋凌云 ;
王贤彬 ;
徐现祥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1) :71-92
[2]   非一致性偏好、内生偏好结构与经济结构变迁 [J].
李尚骜 ;
龚六堂 .
经济研究, 2012, 47 (07) :35-47
[3]   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倒U型”产业结构变迁 [J].
徐朝阳 .
世界经济, 2010, 33 (12) :67-88
[4]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1) :1-32
[5]   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英文) [J].
罗长远 ;
张军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 30 (04) :154-178
[6]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27-41
[7]   技术增长率的部门差异和经济增长率的“驼峰形”变化 [J].
陈体标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102-111
[8]   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J].
陈晓光 ;
龚六堂 .
经济学(季刊), 2005, (02) :583-604
[9]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厉以宁, 2013
[10]  
中国经济增长[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袁志刚,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