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客观方面辨析

被引:11
作者
韩玉胜 [1 ]
赵桂民 [2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客观方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根据刑法和《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比较丰富,其中,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具体是指违反刑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出售是指以获得对价的商业目的或者经济利益为目的,将自己掌握的公民信息非法出卖给他人,从中牟利的行为;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排除了合法提供的行为;窃取是指通过秘密方式取走公民个人信息的载体而获取个人信息;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是指以窃取以外的方法没有法律依据的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从立法超前性的角度考虑,目前可以将非法采集或者收集(包括骗取、利诱、胁迫、非法购买、非法持有)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处理(包括非法披露、更改、转移、冒用)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化。同时,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包括接受行为,主要是购买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司法实践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疑难问题及其对策 [J].
张磊 .
当代法学, 2011, 25 (01) :72-78
[2]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立法的理性分析——兼论对该罪立法的反思与展望 [J].
蔡军 .
现代法学, 2010, 32 (04) :105-112
[3]   非法提供与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之解读 [J].
慈健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7 (01) :12-17
[4]   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及认定 [J].
韩梅 ;
陈雷声 .
辽宁警专学报, 2010, (01) :29-31
[5]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J].
王昭武 ;
肖凯 .
法学, 2009, (12) :146-155
[6]   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析解 [J].
李凤梅 .
河北法学, 2009, 27 (12) :116-120
[7]   《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理解与适用 [J].
胡海梦 .
法制与社会, 2009, (29) :331-332
[8]   个人信息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及完善 [J].
刘宪权 ;
方晋晔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3) :120-130
[9]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刑事立法解读 [J].
孙力 .
现代商业, 2009, (11) :281-281
[10]   《刑法修正案(七)》解读 [J].
黄太云 .
人民检察, 2009, (06)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