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域理论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多维空间生产研究——以江南水乡周庄古镇为例

被引:107
作者
郭文 [1 ,2 ]
黄震方 [2 ]
机构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 旅游场域; 多维空间生产; 动力机制; 周庄;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3.02.019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本文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为视角,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为基础,对周庄古镇从"一元同心并置结构"到"多元同心嵌套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多维空间生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场域形成之前的空间属于"内源性自生式本体空间",以"物理属性"为主;旅游场域形成后的空间属于"外源性嵌入式构建空间",倾向于"社会属性";旅游开发使物质空间景观化、文化空间多元化和社会空间复杂化,空间的分异和碎化趋向表明古镇社区正由"差序格局"转向"团体格局",进而表现为一种混合性"属地格局"。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怀旧情结、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和空间生产中社区精英示范效应三种原因所致。本文指出在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古镇空间不是空洞的空间,空间的生产方向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对理解古镇旅游空间场域的形成、生产及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导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杨大春讲梅洛·庞蒂.[M].杨大春;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后现代地理学.[M].(美)爱德华·W.苏贾(EdwardW.Soja)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
[3]  
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高宣扬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4]  
社会学.[M].(德)盖奥尔格·西美尔(GeorgSimmel)著;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
[5]  
江南水乡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M].陆志刚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法)爱弥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著;渠东;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  
实践与反思.[M].(法)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美)华康德(LoicWacquant)著;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8]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法) 迪尔凯姆 (Durkeim;E.) ; 著.商务印书馆.1995,
[9]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J].
叶超 ;
柴彦威 ;
张小林 .
经济地理, 2011, 31 (03) :409-413
[10]   空间:一个社会学的概念 [J].
郑震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5) :167-1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