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的身份识别标准

被引:23
作者
岳林
机构
[1] 上海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信息隐私法; 个人信息法; 身份认证; 信息隐私权; 安宁隐私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信息时代,世界各国主要通过传统的隐私法以及新兴的个人信息法来规制个人信息利益。隐私法和个人信息法承担着不同的制度功能,但都以个人信息为主要规制对象。法律适用需要明确个人信息的概念与范围,而身份识别标准被各国隐私法和个人信息法普遍采纳。但是,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变迁,身份识别标准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需要。特别是一些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的侵扰行为,即便不涉及身份识别,也应当受到隐私法或者个人信息法的规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4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大数据技术下个人数据信息私权保护论批判 [J].
吴伟光 .
政治与法律, 2016, (07) :116-132
[3]   多元法条主义 [J].
刘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 21 (01) :124-140
[6]  
诉讼策略与司法策略——从一起不是“医疗事故”的“非法行医”案说起[J]. 岳林.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0 (02)
[7]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J].
刘德良 .
法学研究, 2007, (03) :80-91
[8]  
大数据时代[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王融, 2017
[9]  
个人数据保护和利用国际规则[M]. 法律出版社 , 高富平, 2016
[10]  
隐私权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法[M]. 法律出版社 , 杨芳,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