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基于财政分权背景的实证研究

被引:120
作者
张璟 [1 ]
沈坤荣 [2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干预; 区域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D O I
10.14116/j.nkes.2008.06.007
中图分类号
F8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协调中国的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极其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41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31]   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管理世界, 2004, (07) :22-28
[32]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4, (06) :33-40
[33]   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体制分析 [J].
胡仁霞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4, (02) :18-23+95
[34]   地方政府竞争:分权、公共物品与制度创新 [J].
刘汉屏 ;
刘锡田 .
改革, 2003, (06) :23-28
[35]   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 [J].
张军 ;
施少华 ;
陈诗一 .
经济学(季刊), 2003, (04) :1-38
[36]  
信息不对称、关系型融资与新型的银企关系[J]. 徐涛.产业经济评论. 2003(01)
[37]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38]   美国经济增长方式分析 [J].
吴蔚 .
世界经济, 1999, (12) :69-74
[39]   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主要因素 [J].
刘溶沧 ;
赵京兴 .
中国工业经济, 1999, (10) :30-35
[40]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9, (05)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