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峰丛洼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

被引:47
作者
彭晚霞 [1 ,2 ]
宋同清 [1 ,2 ]
曾馥平 [1 ,2 ]
王克林 [1 ,2 ]
杜虎 [1 ,2 ]
鹿士杨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植被; 土壤; 耦合; 模型; 退耕还林还草; 喀斯特峰丛洼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植物和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该文基于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7种代表性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9个植被因子和15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7种模式的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不一一对应,植被与土壤的综合指数在全体模式中的位置也并不完全一致,退耕种植任豆+桂牧1号的植被效应和退耕种植香椿的土壤改良作用最好。退耕5年后各模式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状况还不十分理想,除香椿和撂荒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时期外,其他退耕模式均还处于失调衰退和过度发展时期,耦合协调度模型只有桂牧1号和撂荒处于植被土壤同步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时应同步提高植物生长抚育和土壤管理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305 / 3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J].
刘耀彬 ;
宋学锋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5, (01) :94-99
[12]   西部大开发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发展对策 [J].
赵英伟 ;
刘黎明 ;
白晓飞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2) :20-23
[13]   黔西南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分析 [J].
兰安军 ;
张百平 ;
熊康宁 ;
安裕伦 .
地理研究, 2003, (06) :733-741+811
[14]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植物特征与土壤元素动态(英文) [J].
王国宏 .
ActaBotanicaSinica, 2002, (08) :990-998
[15]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J].
马克平 ;
黄建辉 ;
于顺利 ;
陈灵芝 .
生态学报, 1995, (03) :26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