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以长三角地区16城市为例

被引:145
作者
杨清可 [1 ,2 ]
段学军 [1 ]
叶磊 [1 ,2 ]
张伟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SBM-Undesirable模型; 城市土地利用; 投入产出效率; 长三角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针对已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忽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负效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并选择长三角地区16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径向角度选择所带来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比传统模型更具有清晰的刻画功能。在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偏低,平均效率呈"凹"字形波动趋势,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存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各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在研究期内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②从效率分解变化看,土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的变化是导致技术效率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而且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具有明显变动幅度,整体上利用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③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除2006年外均呈现不均衡特征,沪宁杭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苏中的南通、泰州及浙北的舟山、台州等市效率偏低,整体上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异特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非均衡化特征明显;④通过对研究时期内土地利用非DEA有效城市的分析,发现各市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和环境负外部效应产出过多等情况,优化要素配置能力、减少负外部效应产出和增加单位土地有效产出是改善利用效率的现实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12 / 72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相关性分析——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和Moran's I统计量 [J].
陈绍俭 .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8 (06) :43-51
[2]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J].
吴得文 ;
毛汉英 ;
张小雷 ;
黄金川 .
地理学报, 2011, 66 (08) :1111-1121
[3]   基于超DEA模型的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J].
李娟 ;
李建强 ;
吉中贵 ;
陈海军 ;
魏晋 .
资源与产业, 2010, 12 (02) :40-45
[4]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J].
鲍新中 ;
刘澄 ;
张建斌 .
城市问题, 2009, (04) :46-50
[5]   基于DEA方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J].
宋戈 ;
高楠 .
地理科学, 2008, (02) :185-188
[6]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效率评价 [J].
王金祥 ;
王卓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62-64+70
[7]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研究 [J].
曾照英 .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5) :63-65
[8]   协调度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J].
欧雄 ;
冯长春 ;
沈青云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1) :42-45
[9]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 [J].
王雨晴 ;
宋戈 .
地理科学, 2006, (06) :743-748
[10]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城际比较 [J].
黄奕龙 ;
王仰麟 ;
卜心国 ;
杨磊 .
热带地理, 2006, (02) :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