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25
作者
张瑞 [1 ,2 ]
曹华 [3 ]
王云强 [1 ]
黄传琴 [1 ]
谭文峰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地利用; 地形; 土壤含水率; 空间变异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条件下土壤含水率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小流域尺度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平均含水率之间呈极显著差异,其顺序为:农田>草地>林地>灌木地;土壤含水率在土壤剖面上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地形条件显著影响土壤含水率,其中梯田>沟底>坡地>峁顶;不同坡位土壤含水率的顺序为坡下>坡上>坡中,不同坡向间为阴坡>阳坡。上述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在小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和地形对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关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水分管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植被布局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EOF analysis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field variability [J].
Yoo, C ;
Kim, S .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04, 27 (08) :831-842
[12]  
Factors regula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small semiarid catchments.[J]..Journal of Hydrology.2001, 1
[13]  
Variability in surface moisture content along a hillslope transect: Rattlesnake Hill; Texas.[J].J.S. Famiglietti;J.W. Rudnicki;M. Rodell.Journal of Hydrology.1998, 1
[14]  
空间变异理论及应用.[M].张仁铎著;.科学出版社.2005,
[15]  
中国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水土保持.[M].程积民;万惠娥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6]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研究.[M].杨文治;邵明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1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M].蒋定生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1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J].
穆兴民 ;
陈霁伟 ;
不详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9, (04) :39-44
[19]   黄家二岔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J].
贾志清 ;
宋红竹 ;
陈涛 ;
李昌哲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5) :88-91
[20]   黄土丘陵小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 [J].
黄奕龙 ;
陈利顶 ;
傅伯杰 ;
黄志霖 ;
贵立德 ;
吴祥林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33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