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孙莉
吴江
王守春
张昱
机构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 局部血流; 凋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6 [];
学科分类号
100203 ;
摘要
目的 研究脑血流量及细胞凋亡在血管性痴呆 (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 (术后 2 4h、1周、0 .5、1、2、3及 4个月 )额叶皮质、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 (rCBF) ;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观察额叶皮质、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时程变化情况。结果 大鼠术后额叶皮质、海马区的rCBF明显下降 ,以术后 2 4h最明显 ,至术后 4个月时仍明显低于正常 ;病理学研究发现 ,少数大鼠出现脑梗死灶。随着脑血流量持续下降 ,额叶皮质经历了从锥体细胞水肿、缺血、凝固性坏死到变性、脱失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过程 ;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从最初的缺血、水肿逐渐发展为严重脱失、基质疏松及微空泡形成。FCM结果显示 ,额叶皮质及海马区细胞凋亡均在 1周时最明显 ,额叶皮质至术后 2个月、海马区至术后 3个月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海马区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额叶皮质。结论 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引起神经细胞凋亡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09 / 41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海马杏仁核体积的 MRI对比研究 [J].
解恒革 ;
王鲁宁 ;
程流泉 ;
蔡幼辁 .
现代康复, 2001, (01)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