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10
作者
董锋
龙如银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DEA; 低碳经济; 聚类分析; 收敛检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首先利用DEA方法设计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域苏南低碳经济发展最好,苏中其次,苏北最低。然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指数对江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聚类结果显示低碳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为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宿迁;收敛分析表明江苏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变大趋势;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发展为正影响,而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对低碳经济发展为负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J].
刘鸿渊 ;
孙丽丽 .
软科学, 2011, 25 (08) :45-48
[2]   中国区域低碳发展的情景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刘慧 ;
张永亮 ;
毕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4) :10-18
[3]   低碳经济的丰富内涵与主要特征 [J].
徐南 ;
陆成林 .
经济研究参考, 2010, (60) :32-33
[4]   低碳经济的动态CGE研究 [J].
胡宗义 ;
刘亦文 .
科学学研究, 2010, 28 (10) :1470-1475
[5]   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地理研究, 2010, 29 (09) :1639-1649
[6]   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 [J].
聂锐 ;
张涛 ;
王迪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9) :1557-1564
[7]   东北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J].
景跃军 ;
刁巍杨 .
管理评论, 2010, 22 (08) :109-113
[8]   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J].
张秀梅 ;
李升峰 ;
黄贤金 ;
李颖 .
资源科学, 2010, 32 (04) :768-775
[9]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J].
王群伟 ;
周鹏 ;
周德群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1) :45-54
[10]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