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与工资上涨——基于家庭分工的视角

被引:58
作者
丁守海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劳动剩余; 供给不足; 工资上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4 [劳动工资];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基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着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古、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1+219 +21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中国农民工供给态势与“十二五”时期走向 [J].
《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 ;
韩俊 ;
汪志洪 ;
崔传义 ;
何宇鹏 .
改革, 2010, (09) :5-14
[3]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4-13
[6]   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 [J].
王检贵 ;
丁守海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5) :27-35+204
[7]   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工资上升运动的解释 [J].
胡景北 .
经济研究, 1994, (03) :32-43
[8]  
增长和发展:演进观点[M]. 商务印书馆 , (美)费景汉(JohnC.H.Fei),(美)古斯塔夫·拉尼斯(GustavRanis)著, 2004
[9]  
二元经济论[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美)刘易斯(Lewis,W,A.)著, 1989
[10]  
农业与经济发展[M]. 华夏出版社 , (印)加塔克(Ghatak,S.),(印)英格森特(Ingersent,K.)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