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技术从何而来?——一个文献评述

被引:31
作者
陈傲
柳卸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 技术变革; 专利;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1.09.001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突破性技术是创造性破坏的基础,是后发国家摆脱技术依赖实施跨越式追赶的必由之路。然而现有文献散见于技术演化、战略管理、组织理论和营销理论等各个领域,尚需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以突破性技术界定为切入点,梳理技术演化、市场绩效、专家评价与专利度量等不同研究视角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按照文献内部的逻辑关系,从突破性技术何时涌现、突破性技术谁来主导以及突破性技术如何形成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评述,逐步理清突破性技术的发生时机、实施主体和知识基础的研究脉络。最后,站在全球化开放创新与后发国家技术追赶的大背景下,对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281 / 12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对政府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一个评价 [J].
程鹏 ;
柳卸林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 (11) :19-26
[2]   中国为什么缺乏创造性破坏?——基于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经验证据 [J].
邓可斌 ;
丁重 .
经济研究, 2010, 45 (06) :66-79
[3]   互补性资产与既有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的研究 [J].
薛红志 ;
张玉利 .
科学学研究, 2007, (01) :178-183
[4]   突破性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 [J].
张洪石 ;
陈劲 .
科学学研究, 2005, (04) :566-571
[5]   我国产业创新的成就与挑战 [J].
柳卸林 .
中国软科学, 2002, (12) :110-114+35
[6]   The technological origins of radical inventions [J].
Schoenmakers, Wilfred ;
Duysters, Geert .
RESEARCH POLICY, 2010, 39 (08) :1051-1059
[7]  
Demand-pull, technology-push, and government-led incentives for non-incremental technical change[J] . Gregory F. Nemet.Research Policy . 2009 (5)
[8]   Integrating future-oriented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J].
Koivisto, Raija ;
Wessberg, Nina ;
Eerola, Annele ;
Ahlqvist, Toni ;
Kivisaari, Sirkku ;
Myllyoja, Jouko ;
Halonen, Minna .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9, 76 (09) :1163-1176
[9]  
Renewal Through Reorganization: The Value of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Organization[J] . Ranjay Gulati,Phanish Puranam.Organization Science . 2009 (2)
[10]  
From transaction to transformation costs: The case of Polaroid's SX-70 camera[J] . Raghu Garud,Kamal Munir.Research Policy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