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特征

被引:79
作者
李全峰 [1 ,2 ]
胡守庚 [1 ,2 ,3 ]
瞿诗进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转型; 地形梯度; 时空特征; 长江中游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依据土地利用转型理论内涵,尝试性地从显性形态视角构建耕地利用转型特征识别框架,基于1990-2015年间6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定量刻画长江中游地区县域耕地利用形态时空特征,揭示不同时段耕地利用转型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显性形态经历了剧烈而非均衡的转型过程,耕地转换减少8075 km2,且耕地转换量累积率在前20%的县域占总耕地转换量的66.9%;(2)25年间数量形态经历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过程,且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均衡度呈现"阶段下降,快速上升,平稳降低"的变化趋势;(3)耕地空间形态整体呈现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分布特征,其中耕地转换量高值区主要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转型幅度高值区主要呈现"大聚集小分散"分布特征,转型速度高值区则主要呈现出"条带式"分布特征;(4)从地形起伏度上看,耕地利用转型整体呈现随地形起伏度上升而逐级降低的趋势,在1~2级地形起伏度上的县域耕地利用转型呈现无序状态,而在3~5级地形起伏度上的县域主要以低转型幅度和低转型速度为主。研究框架及结果对区域耕地利用转型识别和适度调整耕地利用和经营模式等具有积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89 / 150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基于GIS的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J].
陈田田 ;
彭立 ;
刘邵权 ;
王旭熙 ;
徐定德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6, 33 (04) :505-512
[2]   县域城镇化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浙江省为例 [J].
张立生 .
地理研究, 2016, 35 (06) :1151-1163
[3]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遥感分析 [J].
刘纪远 ;
刘文超 ;
匡文慧 ;
宁佳 .
地理学报, 2016, 71 (03) :355-369
[4]   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J].
邓羽 ;
司月芳 .
地理研究, 2015, 34 (12) :2247-2256
[5]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J].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607-1618
[6]   中国乡村转型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张怡筠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8) :1019-1030
[7]   不同土地产权制度下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对比分析——以黑龙江省富锦市垦区与农区为例 [J].
李全峰 ;
杜国明 ;
胡守庚 .
资源科学, 2015, 37 (08) :1561-1570
[8]   基于格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及空间指向性的地理要素识别——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陈呈奕 .
地理研究, 2015, 34 (06) :1077-1087
[9]   1991-2010年内蒙古耕地转出时空格局及分布规律 [J].
白雪红 ;
闫慧敏 ;
黄河清 ;
胡云峰 ;
匡文慧 .
资源科学, 2015, 37 (02) :360-369
[10]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 [J].
刘彦随 ;
陈聪 ;
李玉恒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