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民法典:“三思”而后行 民法典的价值、格局与体系再思考

被引:55
作者
茅少伟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体系; 民法典模式; 宪法民法关系; 部门民法; 转介条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民法典编纂的难点在于体系化,但体系本身并非是一个自决的问题,而与对民法典功能和格局的认知有关。现代民法典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如何在保持自身体系性、逻辑性的同时,容纳更多元的价值和更多层次的规则,调和日益复杂的自治与管制之间的关系。民法典模式试图凭借宪法的整合机制、民法的转介条款及民法典与部门民法的功能区隔,最大程度地解决这一困境。在民法典模式下,民法典的意义在于通过有逻辑、合目的的体系安排,建构起一个稳定而开放的结构,成为自治规则的母体和自治价值的依归。在这一思路下,较诸人格权独立成编等问题,民法典总则和债法总则的设置是更为重要的体系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37 / 115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92 条
[81]  
民法解释学.[M].梁慧星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2]  
法学前沿.[M].《法学前沿》编辑委员会编;.法律出版社.1997,
[83]   得形忘意:从唐律情结到民法典情结 [J].
苏亦工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1) :123-134+208
[84]   思考一部新民法典 [J].
鲁多尔夫·萨科 ;
薛军 .
中外法学, 2004, (06) :643-647
[85]   第三个千年之中的民法典编纂对法律史与立法政策的反思 [J].
索马 ;
薛军 .
中外法学, 2004, (06) :678-685
[86]   物权行为理论研究 [J].
葛云松 .
中外法学, 2004, (06) :702-741
[87]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 [J].
马俊驹 ;
张翔 .
法学研究, 2004, (06) :46-57
[88]   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 [J].
陈小君 .
法学研究, 2004, (06) :36-45
[89]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设置财产权总则编的理由和基本构想 [J].
马俊驹 ;
梅夏英 .
中国法学, 2004, (04) :27-38
[90]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 [J].
薛军 .
法商研究, 2004, (04) :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