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双重公共性问题与公共传播学的“诞生”

被引:15
作者
龚伟亮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关键词
传播学; 公共性; 智识品质; 思想品质; 公共传播学; 知识生态;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3.09.005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中国传播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可归结为双重公共性的缺失,即学术共同体内的学科公共性的缺失与社会共同体内学术公共性的缺失。前者反映传播学的智识品质问题,后者反映传播学的思想品质问题。以布洛维的社会学分类法为参照,应当在一种关系性的传播学"四分法"中为公共传播学开辟理论与实践空间,并建立一种互异共生的传播学知识生态。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关于中国传播学问题的本体性反思 [J].
陈卫星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 (02) :41-45+58
[3]   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与现实关注 [J].
罗岗 ;
杨念群 ;
戴锦华 ;
贺桂梅 ;
季建青 ;
倪文尖 ;
胡志德 ;
赵京华 ;
杨立华 ;
刘复生 .
天涯, 2010, (05) :173-189
[4]   作为方法与政治的整体观——解读汪晖的“中国问题”论 [J].
贺桂梅 .
天涯, 2010, (04) :192-202
[5]   重现乌托邦:中国传播研究的想像力 [J].
王维佳 ;
赵月枝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 (05) :19-26
[6]   文化自觉:对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一点反思 [J].
李彬 .
新闻与写作, 2010, (05) :30-32
[7]   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 [J].
郭湛 ;
王维国 .
哲学研究, 2009, (08) :3-7+128
[8]   中国传播学新媒体研究理论的焦虑 [J].
邱戈 .
当代传播, 2009, (02) :28-31
[9]   公共性:概念、模式与特征 [J].
高鹏程 .
中国行政管理, 2009, (03) :65-67
[10]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脉络与人文关怀 [J].
曹晋 ;
赵月枝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