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科技创新与GIP函数的视角

被引:17
作者
贺正楚 [1 ]
曹德 [1 ]
曹虹剑 [2 ]
阳立高 [1 ]
吴艳 [1 ]
机构
[1] 长沙理工大学
[2] 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 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 科技创新; 地理创新生产函数(GIP函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创新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依靠创新促进中国制造业从制造业集聚的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转向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由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转变机制。首先,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这有助于相关科技活动的发展;其次,中国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活动之间形成正反馈效应的创新系统;最后,由封闭走向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多要素共同决定中国的创新产出,决定中国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立。结合2002-2017年我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递归方法(recursive regression)对地理创新生产函数(Geographical Innovation Production Function,简称GIP函数)进一步扩展,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积极促进了企业R&D等科技活动;科技活动与制造业之间相互影响,但正反馈效果不明显;开放条件下相关科技活动和国际技术溢出、区域技术溢出等因素与创新产出是正相关的,而R&D人员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呈负相关,其效果还有待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44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技术创新的多螺旋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范式解读 [J].
刘金山 ;
曾晓文 .
美国研究, 2018, 32 (02) :50-67+6
[2]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与建设研究 [J].
蒋媛媛 ;
樊豪斌 ;
黄敏 .
上海经济, 2018, (01) :5-17
[3]   研发聚集、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 [J].
白极星 ;
周京奎 .
科学决策 , 2017, (01) :1-17
[4]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04~2014 [J].
贺正楚 ;
潘红玉 ;
邓英 ;
夏智伦 .
经济数学, 2016, 33 (04) :12-21
[5]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J].
贺正楚 ;
潘红玉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0 (03) :103-110
[6]   我国六大类制造产业的年度技术创新:2004-2012 [J].
贺正楚 .
社会科学家, 2015, (06) :15-20
[7]   长三角由全球制造中心向创新中心转变的机制分析 [J].
魏守华 ;
刘小静 ;
程穆 .
上海经济研究, 2013, 25 (04) :15-26
[8]   基于R&D指标的先导性战略新兴产业发现研究 [J].
陈文俊 ;
贺正楚 ;
吴艳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 34 (01) :107-111
[9]   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J].
韩彦 ;
曹广喜 .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2, 25 (01) :47-52
[10]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 [J].
魏守华 ;
吴贵生 ;
吕新雷 .
中国软科学, 2010, (09) :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