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会成为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新模式吗?——基于全国若干案例的现实检验

被引:92
作者
杜焱强 [1 ]
刘平养 [2 ]
吴娜伟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3]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关键词
农村环境; 治理模式; PP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83 [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83305 ; 1204 ;
摘要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并逐渐被应用于农村环境治理领域。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当前中国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多重困局以及引入PPP模式的治理优势,并基于全国东、中、西部6个案例从效率、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角度对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有效性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应对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多重困局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现实检验也表明,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缺钱、缺技术和缺人员问题,有利于区域间环境公平状况的改善。但是,PPP模式极为复杂且在实践应用中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欠发达地区市场竞争不充分、项目合作企业过度强调利润导向而忽视社会责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弱、农民和村集体被边缘化等。进而言之,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相匹配的治理能力、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等),PPP才会成为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新模式。因此,需客观且辩证看待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其具体实施要因地制宜和审慎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的生命周期成本研究 [J].
杜焱强 ;
吴娜伟 ;
丁丹 ;
刘平养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11) :162-170
[2]   农村社会治理的多元路径——陕西户县三村调查 [J].
袁君刚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1 (02) :88-94
[3]   新时期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集体行动分析 [J].
杜焱强 ;
刘平养 ;
包存宽 .
中国行政管理, 2018, (03) :133-137
[4]   国家治理逻辑演变下中国环境管制取向:由“控制”走向“激励” [J].
臧晓霞 ;
吕建华 .
公共行政评论, 2017, 10 (05) :105-128+218
[5]   PPP是公共服务供给对官僚制范式的超越——基于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治理视角的反思 [J].
欧纯智 ;
贾康 .
学术界, 2017, (07) :79-90+322
[6]   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危机与响应 [J].
王亚华 ;
高瑞 ;
孟庆国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1 (02) :23-29+195
[7]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PPP项目风险识别 [J].
李丽 ;
丰景春 ;
钟云 ;
薛松 .
工程管理学报, 2016, 30 (01) :54-59
[8]   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周正祥 ;
张秀芳 ;
张平 .
中国软科学, 2015, (09) :82-95
[9]   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机制分析 [J].
陈秋红 .
中国农村观察, 2015, (03) :87-95
[10]   国家治理的模式转换与逻辑演变——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例 [J].
彭勃 ;
张振洋 .
浙江社会科学, 2015, (03) :27-3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