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积累还是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行业增长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8
作者
曾先峰 [1 ]
李国平 [2 ]
杨春江 [3 ]
机构
[1]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2]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3]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因素; 人力资本;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2.02.012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4.3 [工业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204 ;
摘要
使用包括人力资本的三要素投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研究了1985-2007年中国36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增长因素。研究发现:(1)工业行业平均要素产出弹性合计为0.993,中国工业大体上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特征;(2)初级要素投入是推动工业产出增长的首要因素,但智力要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3)从产业部门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为集约型增长。资本密集型产业、采矿业、公用事业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单独对垄断性行业的核算发现,垄断性行业的产出增长完全依靠初级要素的大量投入,是典型的粗放式增长。因此,要推动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增长,必须切实提高公用事业、资本密集型行业、采矿业等产业部门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水平。另外,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已经成为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的重中之重。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 [J].
李小平 ;
朱钟棣 .
管理世界, 2005, (04) :56-64
[2]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
[3]   中国工业的技术选择与技术进步:1985—2003 [J].
陈勇 ;
唐朱昌 .
经济研究, 2006, (09) :50-61
[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J].
卫兴华 ;
侯为民 .
经济研究, 2007, (07) :15-22
[5]   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朱钟棣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549-564
[6]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1986~2005——基于细分行业的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J].
李胜文 ;
李大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5) :43-54
[7]   我国行业层次的TFP估计:1981—2000 [J].
任若恩 ;
孙琳琳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3) :925-950
[8]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41-55
[9]  
Porductivity and postwar U.S.econom-ic growth. Jorgenson D W.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 1988
[10]  
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Young,Alwy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