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集聚关联网络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5
作者
袁丹 [1 ]
占绍文 [1 ]
雷宏振 [2 ]
机构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 陕西师范大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文化产业集聚; 网络特征; QAP分析;
D O I
10.15899/j.cnki.1005-5681.2018.01.016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本文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71个代表性城市文化产业集聚形成的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变化,进一步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集聚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和网络关联度自2010以来增加较快,网络通达性好、稳定性高。目前,整体网络密度为0.218,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多数城市文化产业集聚关联的城市比较多;成都、重庆、西安和银川等城市处于核心地位,发挥辐射作用。凝聚子群内部联系比较紧密,但凝聚子群间尤其是广西—云南周边地区与关中—天水地区、甘肃—宁夏周边地区的关联不密切;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差异和地理临近对文化产业集聚空间关联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ASEM – the modern Silk Road: travelling ideas for education reforms and partnerships between Asia and Europe[J] . QueAnh Dang. &nbspComparative Education . 2013 (1)
[2]  
整体网分析讲义[M]. 格致出版社 , 刘军, 2009
[3]   正视困难,创造机遇,为实现“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不断积累正能量 [J].
李伟 .
管理世界, 2015, (11) :1-2
[4]   跨域治理与区域协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的时代审视 [J].
刘吉发 ;
袁春潮 .
人文杂志, 2015, (07) :42-48
[5]  
Fostering connectivity: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s in creative industries[J] . Minha Lee. &nbs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 2015 (2)
[7]   建设丝绸之路青海道特色文化产业带研究 [J].
申红兴 .
青海社会科学, 2016, (02) :102-108
[8]   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研究 [J].
刘华军 ;
刘传明 ;
孙亚男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5) :83-95
[9]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蒙俄文化产业走廊研究 [J].
齐勇锋 ;
张超 .
东岳论丛, 2016, 37 (05) :16-24
[10]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经济联系研究 [J].
孙久文 ;
罗标强 .
经济问题探索, 2016, (08) :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