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村与乡村治理重构——一项基于村庄本位的考察

被引:155
作者
李祖佩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项目进村; 村庄类型; 乡村治理秩序; 分利秩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本文是建立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总结性研究。根据项目进村的不同方式,本文将承接项目的村庄划分为接受型、争取型和捆绑型三种类型,进而探讨了项目进村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进村实现了乡村治理的重构,且在不同类型的村庄中,乡村治理重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比较三类村庄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以分利秩序作为当前项目进村背景下乡村治理—般逻辑和乡村政治社会样态的总结。分利秩序以"权力"为主导,以"去政治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去目标化"为基本后果。后税费时期乡村两级组织强制性权力与基础性权力的错位和功能失调,是理解分利秩序得以形成的深层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3+94 +9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后农业税费时代乡镇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 以东北特拉河镇为例 [J].
冯猛 .
社会, 2009, 29 (04) :59-78+225
[22]   集团分利与社会公平——基于奥尔森集团政治视角 [J].
张群梅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8 (06) :61-66
[23]   治道的变革——也谈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权建设 [J].
吴毅 .
探索与争鸣, 2008, (09) :46-49
[24]   论当前农田水利体制改革路线的偏差——来自湖北中部地区的调查与思考 [J].
罗义云 .
调研世界, 2007, (06) :18-20
[26]   第三种力量 [J].
罗兴佐 .
浙江学刊, 2002, (01) :24-25
[27]   村治中的政治人──一个村庄村民公共参与和公共意识的分析 [J].
吴毅 .
战略与管理, 1998, (01) :96-102
[28]   论中国农村“乡政村治”治理格局的稳定与完善 [J].
徐勇 .
社会科学研究, 1997, (05)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