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的“间隙生产”——南苑“社区代理权”系列诉讼的拓展分析

被引:10
作者
黄晓星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市民社会; 间隙生产; 策略型关系; 法理型关系; 和谐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转型背景下,现有的市民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民社会—共同体(组织)、国家—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和政治—公民权(权利)三方面,主要以西方国家—市民社会关系为出发点,研究独立市民社会的生产,要么验证独立市民社会的存在,要么使用规范研究对其应然性进行论证。本文采用实践逻辑,认为市民社会的生产是一种国家与市民社会新的关系的重构,是在原支配性网络中"间隙生产"出来的。文章着力于社区,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以中观的分析单位反映宏观的社会变迁。在"间隙生产"的逻辑下,国家与市民社会需要将策略性关系转换为更稳定的法理型关系,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高丙中, 2008
[2]  
从群众到公民[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德) 海贝勒, 2009
[3]   社会的生产 [J].
沈原 .
社会, 2007, (02) :170-191+207
[4]   物业运作:从国家中分离出来的新公共空间 国家权力过度化与社会权利不足之间的张力 [J].
张磊 ;
刘丽敏 .
社会, 2005, (01) :144-163
[5]  
和谐社会的探求[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郑莉, 2010
[6]  
中国单位社会[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汉林著, 2004
[8]  
For a sociological Marxism: The complementary convergence of Antonio Gramsci and Karl Polanyi. M Burawoy. Politics and Society . 2003
[9]  
公共空间的社会基础——一个社区纠纷案例的分析[A]. 张静.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10]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创新 [J].
朱健刚 .
探索与争鸣, 2007, (06) :28-31